在连云港市赣榆区塔山镇城前村的空闲场地上,一个个圆滚滚“蛋糕卷”模样的秸秆整齐有序地堆放着,它们由当地村民利用圆捆打包机将秸秆自动拾捡、经过挤压捆扎而成。这些秸秆将被压缩成一块块饲料送往牛羊养殖场,是养殖户争相抢购的“香饽饽”。
为了加快秸秆离田进度,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城前村投资400余万元,建设生产区域10亩、储存堆场50亩,拥有日产80吨揉丝饲草小方包生产线吨五道绳大包生产线条。秸秆打包离田收储覆盖塔山镇及周边乡镇约7万亩耕地,近两年来,秸秆离田收储利用均约2万吨。
“以前种地需要自己收割、拉草、翻地,现在村企业直接把秸秆离田,还帮着施有机肥。我们不用去地里捡拾,老省事了,关键还能卖给企业赚钱,真实惠!”村民李军指着自家的田地说,“我们家的50亩地,以往自己收拾秸秆得半个月,现在用机械,几小时就都收利索了。”
过去秸秆露天焚烧、随意堆放,不仅污染环境、影响村容村貌,还易形成火灾隐患。近年来,赣榆区瞄准秸秆离田综合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在稻麦秸秆收储和高值化利用上进行探索和创新。“结合现有产业基础,我们在稻麦主产区开展秸秆收储运模式,探索秸秆高值化利用。”赣榆区农业农村局能源办主任张勇说,“我们统筹发展秸秆利用项目,根据资源分布情况,合理确定秸秆的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等用途,遵循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原则,推动形成绿色经济增收模式。”
赣榆区扶持、壮大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农民积极回收、利用秸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专业化、规模化的秸秆综合利用模式,聚焦农民生产需求,通过政府部门和村合作社的“沟通桥梁”,让地里的秸秆“变废为宝”,提升秸秆利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赣榆区各镇村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格局。
连云港苏班牧业有限公司是赣榆区一家秸秆加工企业,该公司成立了秸秆收储队,对周边村庄的秸秆进行有偿回收,按照秸秆种类、干湿度定价,每斤0.05元到0.3元不等,可让农户每亩地增收100元到150元。该公司负责人张帅说:“今年我们公司饲料化利用秸秆达5000吨以上,让周边乡镇的秸秆都卖上好价钱,助力推动本地畜牧业产业集聚上规模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为帮助解决秸秆存储中霉烂问题,赣榆区因地制宜,利用农村空闲场地作为堆场,购置秸秆捡拾打捆机、搂草机、装载机、揉丝机等设备,提升各村秸秆收储转运和初加工能力。“接下来,我们将带动更多农民转变思路,让收集的秸秆‘存储有场地,销售有市场’,企业实现‘保原料、增效益’,让‘生态包袱’变为绿色产业,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力’。”张勇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