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视力都在0.1以下,1米以外只能辨别事物的轮廓,特殊的病情导致视力无法得到矫正。这样的一位退伍军人,靠着灵活的头脑、精准的“眼光”,在经商路上找准了门路并挣到了第一桶金。然而从农村走出来的他,不忘家乡父老,小有成绩之后,又毅然投入到农牧业开发上。通过考察,他当起了“羊倌”,引领家乡父老走上致富路。这位被朋友称作“小马哥”的退伍军人叫马永。
“像我一个月就能挣2500多块钱,关键是没有啥重体力活。”12月16日,在位于杞县裴村店乡朱楼村附近的一家名为河南永禾农牧有限公司的养殖场内,家住郭楼村的61岁饲养员金国起笑着说,“这要是出去打工,可拿不了这么多,这个老板人很实在,是个想帮我们致富的人。”与金国起一样,这家养殖场聘用的管理人员叫马廷秀,也已年过五十。“之前干过会计,也去外地干过泥瓦匠,累死累活的一月也就挣个两三千块钱,在这里也能拿这么多,关键是不累。”马廷秀一边察看羊圈内的种羊,一边笑着说,“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场里的职工分配任务。”据马廷秀介绍,养殖场内一共聘用了两名高校毕业生和当地村庄12名村民,人均月工资在2500元以上。“只有两个饲料员一个月拿1500块,不过他们一天只干3个多小时。”2号羊圈饲养员马廷占说,“天天就像玩一样就把钱挣了,老板人很实在。”
养殖场职工眼中的“实在”老板就是因伤退伍的马永。1980年出生的马永给人的第一印象十分阳光:昂首挺胸,目视前方,说线米之外看不清你的面部。”马永笑着说。出生在杞县裴村店乡刘庄行政村朱楼自然村的他199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军事院校,并在部队服役了9年,由于长期作训,用眼过度,双眼严重受伤。因为病情特殊,无法通过手术和其他途径对视力进行矫正。“我的一只眼睛已经做了角膜移植,现在视力依旧在0.1以下。”马永解释说,“不得已,我选择了伤退。”
伤退后的马永并没有坐等救助,而是通过自强不息的学习、考察、探索,成功找准了创业的经营模式,短短几年就在郑州经营起了两家公司,并取得了同行的认可。
“和而不同,情系桑梓”,普普通通的八个字概括了马永的经商、处世之道和家乡情怀。在马永心中,返乡创业搞养殖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对家乡强烈感情和商业经营发展思路的结合。“多年来,我一直怀着对家乡父老、对农村深厚的感情,思考着用什么能尽快带动父老乡亲尽快富裕起来,用什么思路能够促进‘三农’发展。”憨厚的马永说。
通过市场调查和多方考察、论证,马永把目标放在了养殖肉羊产业上。杞县是产粮大县,农作物秸秆是理想的饲料,所以他从养羊开始,做大“羊”文章,做强“羊”生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养殖业,积极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2012年5月,他拿出全部积蓄还将住房抵押,投资1100万元筹建肉羊养殖场,并于2013年2月1日正式成立河南永禾农牧有限公司,成为当地致富路上的一只领头羊。
“村里很多人对他回老家养羊有些不理解。”该村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但凡有点知识、有点能力外出闯天下的人,都不愿再回来,生怕再受穷,更何况马永当过兵,在外创业又颇有成绩,咋能想着回来养羊?”马永说:“我生长在这片热土,我属于这片土地,党培养了我,部队培养了我,我要用我的知识、尽我的能力回报社会,做一个退伍军人、一个党员应该做的事情。
经过短短的一年,一期养殖区全部建成。7栋大型现代全自动化羊舍正承担着近4000只小尾寒母羊、纯种杜泊公羊以及育肥羔羊的生长和繁育。建成的3个饲料青贮池能储存2000亩青储玉米秸秆,1个干草棚正储存着今年从农民手中收购的1000多亩地的花生秧。占地近40亩的养殖场解决了当地12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问题。“大家对工作、工资都很满意。”养殖场的管理员马廷秀说。
带动周边村庄10多位中老年村民就业只是这个项目最小的成绩,从2012年开始,以养殖场为中心的数个村庄的数千亩土地上,燃烧秸秆的现象已不复存在。“每年需要收储1000多亩地的青贮玉米和3000多亩地的花生秧。能卖钱的东西,老百姓哪还舍得随便烧?”杞县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潘达说。他告诉记者,养殖场内有两台专门收割青贮玉米的机器,机械化收储让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减少了来回的奔波,外出务工的家庭每个忙季比以往要多挣1000多块钱,而打包出售的青贮玉米也比以往要多挣一两百。“还有一个变化是,这几个村没有一家烧秸秆的。”潘达说。
“‘人心换人心,黄土变黄金。’我的想法很简单,要充分利用地方自然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合理利用农产品加工的下脚料,引领乡亲们走上产业化发展的致富道路,过上好日子,建设好新农村,实现共同富裕的梦想。”马永乐呵呵地说。
为了能让养羊更加适合周边农村的散养形式,马永正通过改良品种,向周边村民提供优质种羊。“我的目标就是把肉羊产业化,以肉羊养殖为切入点,做大做强,从而带动相关种植业、加工业、运输业、商贸业等,使肉羊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打开当地‘三农’发展的大门。” 马永说。
按照自己的想法,马永正一步步地实现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养殖业,用现代企业管理方式改变传统产业,逐步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的农户养育肉羊,同时带动种植、加工、运输、商贸等相关产业。“3年内,让周边村镇农民饲养的羊的存栏达到15000只,争取走出一条‘饲养——屠宰——深加工——上市’产业链发展的路子,为家乡父老带来福利,打造河南省肉羊知名品牌。”对于未来,“小马哥”马永信心满满。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