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赉特旗羊草种植基地是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重点项目之一,2023年启动建设以来,已种植羊草12万亩,涉及9个苏木乡镇和33个嘎查村。通过数字化无人值守、指针式喷灌、气象病害预警等现代化措施,使草原植被覆盖率稳定在78%以上,有效缓解了畜牧业饲草饲料需求压力,实现天然草地休养生息。
“一棵草”牵动“一条链”。目前,内蒙古羊草、苜蓿、饲用燕麦等各类一年生、多年生人工饲草种植面积2000万亩以上、产量近2000万吨,天然草原可食牧草产量近3000万吨,秸秆饲料化利用2800万吨,整体上保障了饲草料供给,家畜生产性能、舍饲育肥能力全面提升,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日前,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良种肉牛育肥基地正式揭牌运营,基地内一排排新型装配式棚圈林立,一改牧民自建棚圈土坯墙、木板房的老旧面貌,采光、通风、保暖等性能都有很大提升。
该项目是西乌珠穆沁旗2023年启动建设的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重点项目,采取“户繁企育、龙头加工、多元联结”模式,通过引入龙头企业代管国有草场,建设现代化棚圈,集中育肥后统一收购发展精深加工,辐射带动30个至50个嘎查村1500户至2000户肉牛养殖户增收。既解决了牧区育肥不足问题,又分流了放牧牲畜,解决了过牧问题。
为缓解草原放牧压力,内蒙古因地制宜采取“减羊增牛”“稳羊增牛”,推广牛羊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功能全、机制新、覆盖广的现代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科学高效养殖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据显示,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内蒙古17个旗县创建社会化服务组织45个,已舍饲分流231万羊单位牲畜。同时,2023年全区牛羊肉产量达到77.8万吨和108.8万吨,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47%、17.5%,持续领跑全国。
解决超载过牧问题,一头关乎草原生态、一头牵动牧民生活,在控畜减畜的同时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升产业质量效益,通过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使牧民在产业转型过程中获取多元化收益,成为平稳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兴安盟科右前旗统筹草原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建设“草原宿集”发展旅游业态,吸引游客体验游牧文化,文旅收入成为禁牧减畜后牧民重要收入来源。
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依托蒙古马资源,打造“白马文化产业园”,开展“研学旅行”“婚纱旅拍”“摄影那达慕”等休闲文化活动,蒙古马养殖户通过提供马匹获取收益分成。
据统计,解决草原过牧问题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内蒙古培育壮大了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包括45个养殖园区、74个家庭牧场、1255个合作社和435个联户牧场,畜牧业生产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
围绕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内蒙古探索出全年禁牧舍饲、舍饲半舍饲、“放牧+补饲”、家庭牧场、“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社”、托养利益联结、冷季异地代养、智慧牧场、产业园区、牧文旅融合10种模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