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省委提出的深入实施“秸秆变肉”工程,亳州市聚焦高质量、全链条两条主线,明晰各县区养殖、加工发展定位,优化产业布局,协同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走进亳州市的这家现代化肉牛养殖基地,音乐声婉转悠扬。这里的每头牛都戴着两三个耳标,通过上面的感应设备,可以及时把每头牛的饲喂及健康状况等信息,上传到养殖场的“徽牛云”数据平台。
而在过去,亳州市各县区的肉牛饲养多为分散、粗放养殖为主,一直存在规模上不去、成本下不来的瓶颈。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让养牛变得更精细,也让规模得以提升。目前亳州市正在推进“养殖场+集体+农户”的联动养殖模式,带动更多农户从事养牛,实现增收。
以前我们农户散养牛状态,生长周期长 养殖成本高,现在通过规模化养殖,每头牛增加2000块钱左右的纯利润。
目前,依托年产720万吨秸秆的资源优势,亳州全市已建成规模养殖场276个,秸秆饲料化率超过13%,有力推动了秸秆变肉、过腹增值。
俗话说“农业不加工 等于一场空”,如果单纯卖肉牛,一头牛只能卖两万多块钱,但如果充分进行深加工,价值能增加两到三倍,相当于一辆小汽车的价值。
如何实现肉牛产业提质增效,让“四个蹄子”赶上“四个轮子”?蒙城县这个养牛老牌县,瞄准“拓展二产、延伸三产”,做起了肉牛精深加工的新文章。记者在蒙城县的这家农业企业加工车间看到,一头牛被精细地分成了60多个不同部位,相比较传统加工方式,平均可以多卖1万元左右。
打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讲,就说这个西冷部位,传统的卖法里面它是没有这个部位。统称为牛肉,大概三十块钱一斤就卖掉,而经过咱们分割之后呢,它的产值大概在80多块钱一斤。
同时,这家企业的半成品,也是下游牛肉休闲食品企业的原料,串起了一条“拓二延三”的完整产业链。目前,亳州市正按照养谯城良种繁育、利辛规模养殖、蒙城屠宰加工、涡阳高端肉牛羊发展定位,加快推动肉牛规模养殖,肉牛饲养量超过18万头,培育规模养殖牛肉加工企业12家,年加工肉牛5.1万吨,产值50亿元。
坚持“种养一块抓 粮肉一块抓 头尾一块抓”,聚焦高端绿色食品产业,大力发展肉牛精深加工,加速肉牛产业链由“卖牛”,向“卖肉”“卖食品”“卖礼品”转变,实现产业壮大 企业受益 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