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走进安徽省固镇县杨庙镇张巷村村民吴绪将的肉牛养殖场,只见一排排整齐排列的标准化养牛大棚宽敞明亮,养牛场内哞哞的牛叫声,夹杂着饲养员打扫牛舍的清扫声、加工草料的机器叮当声和买卖双方议价的谈笑声,此起彼伏,好像正在上演一场乡村致富的“音乐会”。只见牛圈里一头头毛色光亮,膘肥体壮的大黄牛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黄贮的小麦秸秆,浑身散发着要为村民致富,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的“牛劲”。
吴绪将说:“2018年,我看到村民种田产生大量秸秆,如果在田里焚烧,不仅造成空气污染,还容易引发安全隐患,不焚烧又不好处理。于是,我决定建个养殖场,利用秸秆饲养肉牛,不仅可把秸秆‘变废为宝’还可大大降低成本,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牛场已有6栋标准化牛舍,每年可出栏商品牛3批,150头左右,一年可消耗秸秆200吨左右。我算了一笔账,用秸秆饲养,每头牛每天大约能省3块多钱的饲料费,现有的150头肉牛,一年能省下将近20万元的饲料成本。”
正在养牛场买牛的老姚说:“我是专门从事精品牛肉经销的,也是牛场的老客户了,今天专门从南京来这里买牛的,因为知道吴老板养的牛只喂庄家秸秆和玉米、麸皮等饲料,不加任何添加剂等,牛肉的品质特别好,很受消费者的青睐,我今天一下子就买了20头。”
兴一项产业,富一方黎民。近年来,固镇县杨庙镇张巷村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依托丰富的秸秆资源,引导村民大力发展肉牛、土山羊、小黑猪等畜牧业养殖。目前全村已发展大大小小的养牛户6家,养羊、养猪、养鸡、鸭、鹅等养殖户10多家,有效助推了农业增收村民致富,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积累。
养牛不仅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我今年都60多岁了,外出务工根本找不到工作,现在在本村的养牛场打工,每月少说也能挣个3000多元,拿着工资也不误回家带孙子,生活幸福得很。”刚领了工资的村民张恭庆喜悦地说。
张巷村党支部张会志介绍说,近年来,为解决秸秆处理的“老大难”问题,村两委充分发挥本村村民有传统养牛和草料丰富的优势,积极引导村民大力发展食草畜牧业,把秸秆饲料化利用,在真正实现了“秸秆变肉”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养殖户和村民的收入。下一步,将大力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强化技术指导、促进肉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全面实施秸秆离田生态循环处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