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是老区,也曾是乌蒙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片区县。在这里,峭壁林立,石漠化现象非常严重,曾严重制约着当地农村的发展步伐。
山高路险怎么办?石多土少怎么办?血液里流淌着红色基因的黔西人民不畏难,不服输。近年来,黔西市立足区域实际,果断地把黄牛养殖产业作为全县强村富民的主导产业,持续强化良种选育、政策支持、模式创新,带领农村群众硬生生地在石头缝里走出了一条富民大道。
崎岖险峻的绝壁间,鸭池河水汹涌奔腾,冲刷着两旁峭壁。这里是有着“水西要害,贵筑藩屏”之称的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大关镇。现在,这里又有了新的“头衔”——远近闻名的种草养牛示范镇。
“我们饲养的肉牛都是统一种源、经过筛选的良种。”大关镇胡述利介绍,目前七里村马落岩养牛场的牛源主要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和吉林省,出栏快、肉质好。
这样优质的牛源得益于黔西市肉牛产业“一盘棋”的思想,自2018年起,黔西市引进贵州黄牛产业集团黔西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黔西SPV公司),采取“1+N+N”(即:黔西SPV公司+合作社+养殖主体)的发展模式,由公司统一提供优质牛源,保障种源安全。同时,该公司还与贵州省农科院合作,运营建设了种公牛站,更好地帮助养殖户选育优种。
为鼓励带动村中养殖户统一种源,育优牛种,大关镇党支部领办七里村百泰农民专业合作社马落岩牛场,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牧草种植、加工、养牛、牛粪养殖蚯蚓的闭环产业发展链。同时提出,只要是镇内养殖户到合作社购买优选品种牛,可享受每斤低于市场价格1元的优惠。农户如遇资金困难,还可申请先养后付。“目前,大关镇存栏优质品种牛1000多头。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外购能繁母牛的力度,集中引进一批优质基础母牛,将存栏规模扩大到1400头左右,确保把牛源真正留在广大农村,在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串起生态农业循环链。”胡述利表示。
示范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大关镇优质品种牛养殖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黔西全市的肉牛产业也在蓬勃发展。据黔西市副市长罗坤介绍,预计到“十四五”末,黔西市可实现年存栏肉牛30万头以上,其中能繁母牛10万头以上,纯种安格斯能繁母牛存栏1万头以上。
“一会儿我就把照片发给镇里,去申请‘见犊补母’补贴。”正忙着给刚出生的小牛犊拍照的大关镇七里村养殖户赵容说。
赵容所说的“见犊补母”补贴是黔西市为鼓励群众养牛而设置的一项产业奖补政策。2021年,黔西市政府出台《黔西市肉牛繁育“见犊补母”政策补贴规程》,与龙头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的养殖主体在母牛产犊后7日内,将母牛、犊牛哺乳与户主的合照提交至乡镇(街道)农业服务中心申请建档,经过公示核准后,则可获得每头犊牛1000元的奖补支持,且该补贴“无上限,见牛就补”。截至目前,黔西市已通过“一”支付系统兑现补贴资金500余万元。
大关镇七里村百泰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联营合作社负责人李念说:“自从‘见犊补母’政策推行以来,村民们饲养更精心,养牛的热情也更高了。”
黔西市护航肉牛产业发展的政策还有很多。为更好地解决有意愿养殖户的资金问题,黔西市遵循农户自愿、“户借、户用、户还”的原则,利用农村商业银行“惠牛贷”、农业银行“惠农e贷”等信贷产品,为与黔西SPV公司合作的养殖主体提供不超过30万元的信用。为带动老区人民发展牛产业,让养殖户打消顾虑,“安心养、安心卖、安心致富”,黔西市协调黔西SPV公司为其合作养殖牛只购买保险,每头牛理赔金额最高为1.2万元。
“我家有十几头牛,每头牛都上了保险,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提心吊胆了。”七里村的养殖大户李成学边说边将草料倒入食槽,“不光是保险,公司给我们提供草料和技术指导,牛出栏时还能帮着卖,不用我承担任何风险。”
同时,黔西SPV公司坚持“抓两头,放中间”,将利益空间留给养殖户,提供了托养的养殖方案。养殖户选牛带走,由公司提供平价牛源、酒糟、饲草料等资源,定期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以优价回购出栏牛只。在龙头企业、村合作社的共同扶持带动下,这样无前端成本的做法大大提升了养殖户的积极性。截至2023年底,黔西SPV公司共与黔西市376个合作社签订了肉牛养殖合作协议,帮助黔西市农村合作社、农户发展肉牛5万余头,联农带农1.5万余户。
“我们和邻近的几个村商量好,共同发展黄牛养殖产业,用我们村集体经济赚的钱去买牛,带到邻近的村子进行养殖,既能发展产业保护环境,又能带动周边村子发展,扩大黄牛产业规模。”黔西市新仁苗族乡主席、化屋村党支部许蕾介绍。
化屋小黄牛具有出肉率高、蛋白质含量高、口感好的优势。但是,受制于空间、饲草等因素制约,该村养牛规模一直无法扩大。为打破村域界限,黔西市指导化屋村借助联村党委产业联盟发展平台,实施“联村共养”模式,由化屋村出资110万元引进牛犊,周边村提供场地,共同发展化屋小黄牛。每年根据各村资源作价入股比例进行分红。如此一来,既扩大了化屋小黄牛的养殖范围,又带动邻村村民实现了养殖增收。
“既要低头养牛,也要抬头看路。”罗坤介绍,近年来,黔西市的养牛产业持续在发展纵深层面做文章,一方面横向联村,一方面纵向延伸链条。
2024年4月,由广州港集团、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黔西市共同打造的东西部协作、文旅融合的主题珠江游船“化屋号”上,黔西牛肉粉、贵州黄牛肉等“黔货出山”来到大湾区。目前,黔西市已有牛肉粉店近200家,正在用“一碗粉”激活“牛经济”。
2024年3月29日,首届贵州牛肉粉文化旅游季在黔西举办,活动期间,带动灵活就业1000余人次,月接待游客52.3万人,万人牛汤锅、百味嗦粉街等特色项目累计销售额达200余万元,真正将黔西牛肉的名声打响,让黔西牛肉成为老区的新“名片”。
“未来,黔西市将继续落实养殖补贴,为养殖户提供全方位支持,同时将统筹引进、培育一批肉牛养殖、肉类加工、饲草生产、产品销售等龙头企业,形成完善的肉牛产业链和产业优势集群。”黔西市政府办干部洪举表示,该市将全力打造安全、放心的高品质黔西牛肉,以肉牛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圆了苗家千年梦,一心跟着党”。化屋村感恩亭两边的柱子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放眼黔西,过去穷苦的日子一去不返,这一切都源于老区人民骨子里不服输、敢拼搏的精神。曾经令人恐惧的崇山峻岭也化作坚实可靠的守护神,静静注视着老区踏着坚实有力的步伐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