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武义县通过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积极培养科技特派员、乡村农创客等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科技支持和动力保障。
新宅镇800多米海拔的一个养殖基地,是市畜牧产业首席专家何英俊一年多来频繁“光顾”的地方。眼下基地里的母羊已全部完成生产,何英俊正查看小羊的长势,并叮嘱农户及时分栏养殖。对于养殖业来说,饲料成本占到整个饲养管理成本的70%以上,为了帮助养殖户降低成本,何英俊从青饲料的来源和储存问题上“下手”。
何英俊只是武义的众多科技特派员之一,自2003年全省启动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以来,共计298人次在武义县担任科技特派员,武义成为首批实现省、市、县科技特派员乡镇(街道)全覆盖的县(市),借力科技特派员人才资源,搭建农业科技、院县合作等平台,构建乡镇、科研单位、特派员利益共同体,全面赋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促成220余项农业科技成果成功在武义转化,累计带动农民增收3亿多元。
加工废弃的“下脚料”,变成牛羊们爱吃的青饲料,除此之外,再搭配上废菌棒、豆腐渣、酒糟等原材料发酵而成的粗饲料,基本上能够满足牛羊的营养需求,同时大大降低了喂养成本,效益自然就提高了。
在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村,一支农创客队伍是这里的“顶梁柱”,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手艺人、画家、诗人,他们带着梦想和情怀在坛头村扎根。在婺州窑工作室,市级婺州窑非遗传承人陈金生正在修胚,他告诉记者,这些作品都出自于前来研学的小朋友之手,烧制完成后将寄到他们手中。
在武义县坛头村,这些农创客被称为“梦想合伙人”,他们在这里找到归属感,不仅带来丰富的业态,还为村庄建设出谋划策,来自兰溪的徐成斌在这里开了一家有住宿、餐饮、会晤等功能的田庐文创园,是第一批入驻坛头村的企业,在2021年,徐成斌还高票当选为该村的村委会委员。
目前,坛头村共有16家企业入驻,文旅业态蓬勃发展,年吸引游客20余万人次,村民实现家门口增收,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今年,武义还围绕“培育千名农创客”的目标,推出一才一策搭建培养路径,吸引有资本、有技术、有意愿的人才返乡发展,着重培育“茶叶、中药材、食用菌”三大产业等乡村振兴带头人。据了解,2022年以来,武义培育农创客累计已有651人,带动农户就业超3000人。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