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每家银行创设1个至2个肉牛“贷”专属信贷产品;引导银行根据活牛生长周期、风险状况等合理设定“贷”期限……近日,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中国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联合印发关于优化活牛资产抵押业务的工作方案,推动活牛资产抵押业务提标扩面增量,力争到2027年底,全省牛类“贷”余额不低于60亿元;2030年底,全省牛类“贷”余额不低于100亿元。
据悉,今年以来,我省禽畜抵押业务规模持续扩大。截至10月末,全省贷余额8.44亿元,较年初增长39.02%。此次出台的工作方案从明确工作目标、优化流程设计、搭建监管平台、完善风险保障和强化运行监测等方面提出优化举措,更好服务支持“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持续引导更多信贷资源向肉牛全产业链聚集。
“肉牛养殖贷”“裕农徽牛贷”“畜牧贷”“黄牛贷”……目前,部分银行推出了肉牛“贷”专属信贷产品。工作方案明确支持每家银行机构创设1个至2个肉牛“贷”专属信贷产品;对饲养管理规范并购买肉牛养殖保险的,银行机构根据保单价值,适当提高授信额度,力争实现“见保即贷”;引导银行机构根据活牛生长周期、风险状况等合理设定“贷”期限,将育肥牛期限延长至2年至3年、基础母牛期限延长至3年至5年,并将“贷”纳入“无还本续贷”业务范围。
在完善风险保障方面,银行机构将加强贷后跟踪监测,期间如发现人存在重大风险隐患或发生重大风险事项的,银行机构有权要求追加担保,或采取相关保全措施。鼓励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引入第三方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能、GPS定位等技术对抵押生物资产进行动态监管。(记者 何珂)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